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并影响肝脏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之阶段。现认为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至正常的,而肝硬化则不能。
那么哪些检查提示有肝纤维化呢?
肝穿刺加肝脏病理检查是判断慢性肝病是否伴有肝纤维化的“金标准”。
肝穿刺及肝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最直接,最准确的手段,但由于是创伤性检查,难以为患者接受,且不能作为一个动态观察肝纤维化变化及判断疗效的指标,那么如果不做肝穿刺,还有哪些检查提示有肝纤维化呢?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点:
一,根据B超检查报告,如果报告显示肝包膜不(欠)光滑、粗糙、肝内网格状、血管走向不清等描述,可以认定已经肝纤维化了,而且程度可能已经较严重,此时抗肝纤维化治疗为时已不算早了。
二,根据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即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如高于正常参考值可考虑已经肝纤维化了,但血清学指标并不完全与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相对应,它们数值的高低也不能完全代表纤维化程度的高低。
三,根据病史,急性肝炎迁延不愈超过1年,就进入慢性化阶段。“有炎症才可能有肝纤维化”,因此可把发病后1年作为抗肝纤维化的起始时间点,尽管这很不精确。此时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以很轻,也可能纤维化病理改变还不明显。如是前者,肝纤维化逆转的可能性很大;如是后者,则可以预防肝纤维化。
以上为“哪些检查提示有肝纤维化”的简单介绍,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如需了解更多肝病相关问题,可拨打肝病专家健康热线:400-8769-120,我们将悉心为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