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ug/L。
甲胎蛋白升高的临床意义:
1 妊娠后半期,急性肝炎,慢活肝,重症肝炎恢复期(提示肝细胞再生)AFP均可升高。
2 恶性肿瘤:如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FP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00ug/L。
3 原发性肝癌:AFP认为肝细胞癌诊断中好的肿瘤标记。我国肝癌患者60%-70%AFP高于正常值。凡AFP〉500ug/L持续1个月或者〉200ug/L持续2个月而无肝病活动证据,可以排除其他原因,再配合影像学检查便可以确诊。(注意:原发性肝癌约有15%-20%的患者AFP是阴性,应结合临床慎重诊断。)
AFP虽然是诊断肝癌标志物之一,但也要观察数据变化,排除其他生理性,其他肿瘤,再根据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不能单纯依靠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