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说明下,肝功能两对半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医学检查里没有肝功能两对半这项检查。肝功能和两对半检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检查脏功能的各项指标,为是否有肝损害提供依据。后者是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主要检测有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和有没有抗体。
为了便于朋友们搜索和了解肝功能两对半,在本文中还是沿用肝功能两对半这个说法,但以后与其他患者或医生交流时应改正这种常识性错误。
肝功能两对半大家应该指的是乙肝两对半检查,下面我们详细说明。
乙肝两对半是乙肝五项的俗称,主要包括五项检查:
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第两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表面抗体是保护性抗体,达到一定浓度可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侵害。表面抗体可在乙肝患者痊愈后出现,也可在未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
第三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由于核心抗原仅在肝细胞中才能查到。故查出e抗原,其意义就等于查出核心抗原,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并且传染性较强。
第四项-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抗-HBe(+)时,表示乙肝病毒由复制活跃期转变成不活跃期,肝组织的炎症也常由活动变成不活动,血中及肝组织内病毒颗粒均减少,所以传染性也减少,但并不表示病毒已被消除了。
第五项-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简称,简写为抗-HBc。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也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会出现第二项和第五项阳性。
肝功能两对半(在此指乙肝两对半)是检查乙肝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记,并不能检测出肝功能是否有损害和肝损伤程度。需要配合肝功能能检查才能知道肝损害的情况,这样两项一起检查叫做“肝功能两对半”却也算名副其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