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北中医肝病医院 >> 肝病检查 >> 浏览文章

甲胎蛋白检查

时间:2010年12月30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甲胎蛋白检查在临床中比较常用,是早期肝癌的诊断参考指标之一。高龄的乙肝患者或肝硬化患者这类肝癌高发人群,每年都需进行1-2次甲胎蛋白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肝癌,从而使生命更有保障。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是甲种胎儿蛋白的简称,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

  在成人中由于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可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因此,甲胎蛋白检查对早期发现肝癌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一般不到每升20微克.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所以如在血中可查到甲胎蛋白的含量明显偏高,应考虑肝癌的可能性。它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些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也可能引起甲胎蛋白偏高,但偏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造成的甲胎蛋白偏高那么明显,在利用甲胎蛋白诊断肝癌时要加以鉴别。而有些肝癌始终甲胎蛋白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因此,高龄的乙肝患者或肝硬化患者这类肝癌高发人群在做甲胎蛋白检查的同时同时做影像学检查,增加诊断可靠性。

温馨提醒:
如果上述内容没有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拨打免费电话:400-8769-120或0311-88786666

如果您还需要其他服务请: 联系我们 预约挂号 免费通话 关注微信
( 本文编辑:admin | 文章审核:极品土豆)

肝病检查

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