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定期检查项目有哪些?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害,多呈进行性发展,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便可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故肝硬化患者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定期复查,以便动态观察疾病的发生,及时预防不良状况的发生。
肝硬化病情稳定、无临床症状者,可半年检查一次;但若有消化道、乏力或是肝区不适症状者,则应增加检查的次数,具体以临床医生建议为主,复查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①白球蛋白的异常波动(如白蛋白减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等等),对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②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对肝硬化病情的动态观察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正常值为12-14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者有临床意义。
2.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检测值>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即可综合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3.其他常规检查:
主要指血常规、尿常规、尿素氮等等。
二、肝脏影像学检查:
如B型超声、CT及核磁共振成像等等,其中首先B型超声,因其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亦可及时发现肝脏进行性改变,如有疑问可进一步进行肝脏增强CT扫描、及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以及时发现肝脏的恶化进程,及早给予救治。
三、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直接发现食管胃底是否存在静脉曲张,判断曲张程度及静脉表面有无红色征、糜烂和血痂及活动性出血的出血部位,对肝硬化的治疗亦具有指导意义。
以上便是对“肝硬化定期检查项目”的介绍,如需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点击浮动图标,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