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核苷(酸)类,一类是干扰素。乙肝抗病毒药物有什么优缺点?下面就来讲述一下两种抗病毒药物的优缺点:
一、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目前上市的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核苷(酸)类药物的特点是可以直接抑制病毒,能够很迅速、强有力地把病毒控制住。同时,这类药物能够减轻肝脏炎症,可以使转氨酶水平降到正常,也能够使一部分e抗原阳性的患者e抗原消失或者转换,并且对肝脏组织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核苷(酸)类药物使用方便,一般口服一天一粒即可,且不良反应少,价格相对便宜,常作为乙肝抗病毒的首选药物,缺点是这类药物常需要长期使用。
二、干扰素治疗疾病也一样有优点和缺点,干扰素治疗乙肝的历史长,临床试验的文献资料丰富,医生对干扰素的应用非常熟悉。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也可以很好的了解干扰素。
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优点:
1、治疗乙肝的历史长,临床试验的文献资料丰富,医生对干扰素的应用非常熟悉。
2、干扰素治疗的疗程有限(一般6-12个月),有的可以延长到18个月。
3、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转阴,Anti-HBe转阳)
4、少数病人可以获得表面抗原HBsAg血清转换(HBsAg转阴,Anti-HBs转阳)
5、干扰素停药后疗效持久,复发率低。
6、干扰素没有病毒变异。
7、不用担心干扰素停药后肝功能的恶化和加重。
干扰素治疗的缺点:
1、皮下或肌肉注射。(现在有了长效干扰素,一周注射一次,注射次数大大减少,但仍需要注射)
2、干扰素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多(典型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关节痛、肌肉痛、乏力、血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抑郁等等),少数病人不能耐受。
3、不适合有晚期肝硬化、干扰素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精神病史、或正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