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带病延年的秘诀!一文告诉你!
很多肝病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肝硬化,所以肝硬化就成为各种慢性肝病的归宿,被肝病医生称作“终末期肝病”。因此,一旦被告知已经到肝硬化阶段,很多肝病病人会十分恐惧,以为这就预示着生命的终结。
其实肝硬化并不会对生命造成直接性打击,也就是说由于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代偿期肝硬化可以无症状,也可出现、腹部不适、肝脾肿大、肝掌、等症状,此时积极治疗,只要对症,且采取正确措施来防治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不但可以缓解病情,甚至可以逆转,自然也就和正常人的寿命一样了。
一、肝腹水的防治
腹水是肝硬化病人较为常见,也是较早出现的并发症。出现腹水后患者大都会感到肚子发胀,脚踝部位水肿,体重会有明显上升。腹部B超检查会发现液性暗区。
根据腹水的程度不同,医生会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利尿剂是早期肝硬化患者第一次出现腹水后的常用治疗药物。常用利尿剂为保钾利尿药和髓袢利尿剂,但是药三分毒对这些药物要谨慎使用,因为这些药物会对人体血液中的钾、钠、氯等电解质离子的浓度造成不同影响。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者会出现心搏骤停。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检测电解质情况。
在日常生活方面,为了预防腹水出现,确诊肝硬化的病人应该注意低盐饮食。具体做法是坚决不吃含有高盐的成品或半成品食物(如咸菜、豆腐乳、酱菜等等),按照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的标准,用定量盐勺来测定饮食中食盐用量。建议使用每勺2克的那种盐勺,以便于每日三餐均匀分配食盐用量。
二、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也是肝硬化较为凶险的并发症,一旦得不到及时抢救,就会导致病人死亡。
进食硬质食物划伤曲张静脉是出血的常见诱因,因此日常生活中肝硬化病人应该进食易消化、富营养及少渣滓的食物,食物烹调得细软些,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另外,肝硬化患者应该每年复查一次胃镜,来监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如果发现有严重出血风险,可以做相应的预防性治疗,以免意外出现大出血时措手不及。
三、肝性脑病的防治
肝性脑病,俗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被误诊和漏诊。因此,同肝硬化病人一起生活的家属,应该学会识别早期肝性脑病的表现,可通过如下变化来判断:
性格改变
性格发生变化是肝昏迷较早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
行为改变
肝昏迷患者的行为改变也比较常见,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乱摸乱寻、随意乱拖乱放房间内的桌椅等毫无意义的动作。有的甚至衣冠不整,随地便溺。
睡眠习惯改变
肝昏迷患者的睡眠习惯也会发生改变,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就是白天睡觉,晚上兴奋。这其实就是俗语说的“阴阳颠倒”。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
肠道内有毒物质(主要是分子形式存在的氨)的吸收是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对于曾经出现过肝性脑病的肝硬化病人,务必保持每日大便1-2次。如果大便过于干燥甚至便秘,医生会建议病人口服乳果糖来治疗。而同时患有糖尿病的肝硬化病人往往看到“糖”就担心血糖升高。其实,乳果糖是一种人类肠道不能吸收的糖类成分,只能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酸性物质。而这类酸性物质可以中和碱性的氨分子,从而减少氨的吸收。另外由于乳果糖及其分解产物不会被肠道吸收,也增加了粪便的容量和湿润程度,可以防止大便干燥,改善便秘。因此,乳果糖是很好的防治肝性脑病的药物。
四、均衡饮食
肝硬化患者注意调整饮食,营养是互补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保障各种营养物质的充分补充,但是什么都吃,饮食多样化,什么营养都有了,营养也就均衡了这是不对的,一定要做到有度和适量。
五、保持良好的心态
肝硬化患者要想更好地控制病情,延长寿命,需要注意做好相应的生活保健措施。要注意调整心态,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身病情。在人生健康四大基石中,合理膳食占25%,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占25%,而心理平衡一项就占50%。谁能掌握心理平衡,谁就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
六、规律作息
肝硬化患者要调整作息习惯,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睡眠。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遏制肝硬化患者肝损伤。
七、戒除不良嗜好
吸烟的害处大家似乎都知道,但戒烟很难,有人说难于上青天。有的人诊断出肺癌了,马上就戒了烟,可惜,有时已经太晚了。
酒精过量不仅能够引起肝硬化、酒精性心脏病、帕金森症等疾病,还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部分科普内容源于网络,不作为临床诊断及医疗依据,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