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传播途径
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可以说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必须要知道的生活常识。因为我国乙肝感染者众多,生活中难免有所接触,只有了解了乙肝的传播途径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成为乙肝病毒的“追求”人群。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四个:包括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父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比比皆是,那么乙肝的传播途径具体有哪些呢?
1、血液传播:以前献血系统不够完善,偶有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被纳入血库,常导致此类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被输入者将导致病毒的感染。但最近几年随着献血和保管运输都比较完善,此种情况的传播已经非常少见。
2、父母婴儿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男性感染者携带病毒的精子与胚胎结合形成直接感染等等,最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应该注意的是,感染者父母与婴幼儿的亲密接触也常会导致传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3、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或多人一起静脉吸毒)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肝的传播途径。
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引人而异。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
其他如昆虫叮咬传播、日常接触传播等存在许多争议,但是很多机构已经证明昆虫叮咬不会传播,而日常接触也是极少传播的。日常接触传播主要是指长期密切接触感染者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等污染的器具、物品,病毒可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等一般不会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