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医学研究表明,肝酶异常和B超所提示的脂肪肝现已作为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而脂肪肝的有效防治则可望兼顾减少肝硬化、糖尿病和心脑血管事件。那么,如何有效的治疗脂肪肝呢?糖尿病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血糖控制良好时,可促进肝内脂肪浸润消退,因此对于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应强调血糖的及时、有效控制。比较理想的控制指标是空腹血糖小于6.0毫摩尔/升,糖基化血红蛋白少于7%,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低于8.0毫摩尔/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控制摄入热量,以每千克理想体重147-168千焦耳(35-40千卡)为宜,并调整饮食结构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使之小于10%总热量,同时减少胆固醇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在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应使用药物治疗。轻度的2型糖尿病可口服降糖药。除了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和基础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方面。对脂肪肝患者尤其是并发肝功能损害的脂肪性肝炎,除坚持基础治疗饮食控制外,可按医嘱选择适当的保肝、降酶、去脂药物,促进肝内脂肪和炎症消失,防治肝细胞死亡和纤维化。
即使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也须按医生的规范诊治要求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脂肪肝带来的损伤,归根结底是肝细胞受到了损伤。而肝细胞受损,肝细胞膜会首当其冲的受到伤害。细胞膜是肝细胞的保护屏障,在脂肪、病毒以及酒精的作用下,肝细胞膜发生破裂,出现缺口,从而导致肝细胞内容物的外泄,包括各种转氨酶的泄出,同时细胞内一些酶的作用也受到影响,肝功能指标也会出现异常。因此,脂肪肝的治疗既要对潜在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也应从肝脏损伤的病理基础,针对肝细胞破坏,肝细胞膜破裂采取一定措施,及时修复肝细胞膜,恢复肝脏功能。亦可运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推荐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等药物来治疗脂肪肝。
总之,肥胖和代谢紊乱患者应定期通过肝功能和肝脏B超检查明确有无脂肪肝,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不明原因的肝酶异常患者除应警惕肝硬化之外,还需常规检查并动态监测代谢紊乱及其相关并发症。保持良好体形以及有效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压,对于防治肝炎、肝纤维化以及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同样重要和有效。鉴于肥胖症和脂肪肝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建议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饮食中脂肪和热量的摄入,加强体育锻炼,以控制体重和减少腰围,这也许是当前减少肝病和增进人类健康的的有效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