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涡阳丙肝疫情“血”的教训:病从“血” 入
针头反复用13人染丙肝
近日,安徽涡阳县部分乡镇发生多人感染丙肝事件,感染人群多集中在儿童。据患者家属反映,此次感染,或与当地卫生院反复使用针头交叉感染有关,据悉,目前56人经初筛检测阳性,经采集其中16人进行核酸检测 ,13人为丙肝病毒阳性。据初步调查,此次疫情中发现的丙肝阳性者均在河南省某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
出现这个事情,说明当地诊所医务人员自己对丙肝的认识也很缺乏。丙肝的传播方式有3种,血液传播、性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血液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占90%以上。可以经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如血浆、血蛋白、凝血因子、球蛋白、成分血制品等)传播,也可以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次事件也给众多诊所、医院提了个醒,要加大丙肝预防与治疗的宣传工作。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专家介绍丙肝的传播途径和易感染的高危人群:
病从血入
“一些赶时髦的年轻人,到不正规的小店做文眉刺青,却不幸感染了丙肝,后悔不及,各地都有这样的病例。”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专家说,“潜在的经血液传播的方式还包括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卫生用品,特别是未经严格消毒的理发用具,以及文身、文眉、文眼线、美容、穿耳环孔等。”
性乱也是传播丙肝病毒的危险因素。与丙肝病毒感染者有性生活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如果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高。但日常生活的接触,如接吻、拥抱、喷嚏、咳嗽、互相传递文件、交谈、共用办公用品等,一般不会传染丙肝病毒。”
根据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目前已确定了感染丙肝的9大高危人群,分别是:有献血史者,尤其是有献血浆史者;1993年以前接受过输血者、维持血液透析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1995年前使用过血液制品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HIV感染者;感染HCV母亲所生的婴儿;针刺、刀伤或者黏膜暴露于HCV阳性血液的医护人员、急救或保安人员;不安全性行为者;接受过手术的患者、血液透析、介入性诊疗患者等。经常和血液接触的医护人员、美容师、牙医、警察等都属于感染丙肝的“高危职业”。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hbgb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