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 > 肝病常识 > 肝病快讯 > 正文

李东垣学术思想

发布时间:2012/9/19 15:26:35 点击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古代正定曾经出现过一位金元时期四大医学家补土派的创始人——李杲。

  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杲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由于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李东垣出身富豪之家,自幼沉稳安静,极少言笑,十分喜爱读书。他20多岁时母亲患病,请了许多医生前来都治疗无效,也就糊里糊涂地病死了。此事对李杲触动很大,从此立志学医。他听说易州的张元素名声很大,便携重金前去拜师。由于李东垣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学习得很快,几年以后,就已经堪称当地名医了。

  他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时有瘟疫流行,李东垣见到许多人患“大头天行”病,头大得像西瓜一般,非常痛苦,便潜心钻研《内经》、《伤寒》等书,终于研究出一张方子,治疗此病非常有效。后来,他将这张方子刻在木碑上,插在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病者抄了回去,几乎没有治不好的。有人还将这张方子刻在石碑上,以便流传更广,当时人们都以为是神仙留下的神方,李东垣也就有了“神医”之名。

  他精通医术,但却并不行医。每次为人治病,疗效甚佳,常给亲朋看病开方,对于治疗很有心得,尤其对中焦脾土在治疗中的意义有独到见解。李东垣的老师——易水学派的张元素就很重视脾胃。他的学说充分地继承了这一点。李东垣是富家子弟,平时交往的多是一些上层社会有钱有势的贵人,他们养尊处优,膏粱厚味,易伤脾胃,所患疾病多属此类。另外,当时适值元兵南下,战乱频繁,人民在饥饿、惊慌、忧愁中生活,大多起居饮食没有规律,也很易伤脾胃。鉴于此,李东垣认为只读古方是不够的,必须面对新的社会现实,分析病人的特点来研究方药,这些也是他建立脾胃学说的社会条件。

  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是:“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这与《内经》中讲到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十分强调胃气的作用。同时,他还将内科疾病系统地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这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内伤疾病,他认为以脾胃内伤较为常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逸过度;三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但他绝对不主张使用温热峻补的药物,而是提倡按四时的规律,对实性的病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还十分强调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可犯虚虚实实的错误,这样就使得他的理论更加完善,并与张子和攻中求补,攻中兼补的方法不谋而合了。

  李东垣的独特理论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也体现了他对于《内经》等著作细致研读的成果。其著作《脾胃论》对后世医家关于脾胃病及以脾胃为主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起到了指导作用。

专家推荐:
    没有相关文章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hbgbyy)。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