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防治春雨工程专家答疑
六项检测临床意义
1.HBsAg阳性,可见以下情况:
①急性乙型肝炎;
②慢性乙型肝炎;
③HBsAg携带者。
2.抗-HBs
抗-HBs阳性,可见以下情况:
①已经感染过HBV;
②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是保护性抗体(主动免疫);
③注射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后产生的被动免疫。
3.HBeAg
HBeAg阳性,可见以下情况:
①急性乙型肝炎;
②慢性乙型肝炎;
③是感染性指标,反映HBV正在复制。
4.抗-HBe
抗-HBe阳性,可见以下情况:
①抗-HBe阳转,表示病毒复制逐渐停止,病毒活动趋于静止,传染性减小;
②近年来发现抗-HBe阳性者,仍有部分可检出HBV-DNA,说明仍有一定传染性。
5.HBcAg
HBcAg主要存于细胞内,血液循环中没有游离状态的HBcAg,由于操作方法复杂,灵敏度不高,实用价值不大,临床上通常不作此项检查。
6.抗-HBc
抗-HBc阳性,可有以下情况:
①高滴度的抗-HBc表示现行感染,常与HBsAg同时存在,可见急性乙型肝炎;
②低滴度的抗-HBc表示既往感觉,常与抗-HBs同时存在,提示现已康复,与正常人一样学习和工作。
③个别单项抗HBc阳性者,HBV-DNA亦呈阳性,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复制活跃,可发生乙型肝炎。
7.HBV-DNA
DNA即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复制是靠DNA的复制来完成的,DNA浓度越高表明病毒毒复制越活跃,HBV-DNA是HBV感染直接、特异性强和灵敏性高的指标, HBV-DNA阳性,提示HBV复制和有传染性。
8.大三阳是指什么?
通常所说的“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抗-HBc(+)。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9.“小三阳”是指什么?
通常所说的“小三阳”是指HBsAg(+)、抗-HBe(+)、抗-HBc(+)。若“小三阳”所查HBV-DNA阴性,提示病毒复制不活跃;若“小三阳”所查HBV-DNA为阳性,提示病毒仍在复制,有传染性。
10.HBsAg携带者定义
HBsAg阳性,包括所谓“大三阳”或“小三阳”持续6个月以上,而且无症状、体征、肝功能正常,均称为“HBsAg携带者(ASC)”。
11.“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是否治疗?
①“无症状乙肝大三阳”定义
是指虽然是“大三阳”,但没有任何与肝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转氨酶正常,这种“无症状”状态已持续半年以上。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称为“无症状乙肝大三阳”。
②“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有哪些危害?
1)少数这类“大三阳”可以进一步发展成肝炎。
2)这类“大三阳”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约占3%。
3)这类“大三阳”极少数可转变成肝癌。
③“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怎样治疗?
原则上可以服用适量护肝药物,我院有中成药,如肝复康、强肝胶囊、转阴丸等。可选用免疫调节剂,例如:左旋咪唑搽剂+乙肝疫苗+潘生丁(简称三联疗法),方法如下(摘抄全国肝炎治疗中心,对慢性HBV感染者治疗研究方案):左旋咪唑搽剂:隔日一次,每次1支(500mg)涂于双侧大、小腿内外侧的皮肤上,14岁以下儿童每次用量减半或按10mg/kg计算,疗程1.5年;
潘生丁:14周岁以上,75mg(3片)/日,睡前顿服,14周岁以下50mg-25m/日,疗程1.5年。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基因酵母疫苗)30μg,1次/月,皮下注射,疗程1.5年。
④“无症状大三阳”怎样进行医学观察?
1)定期(一般为3个月)检查“大三阳”的演变情况。有些“大三阳”也可能自然转为“小三阳”,无病毒复制,状态比较稳定。
2)定期进行保健检查,诊查有无肝病症状、体征,如蜘蛛痣、肝掌、肝脾肿大等。检查肝功能、蛋白代谢有无异常,一旦发现转氨酶升高,应及时处理,当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的3倍,应住院治疗。
3)定期作B超,了解肝脾情况,必要时作CT。有时需作肝活检,以确定疾病发展情况。
对于患者本身而言,一定要有正确、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不可悲观失望;不可不加重视;不可滥用药物;不可饮酒;不要献血。但可参加适量的工作和学习。
12.“小三阳”有无传染性?
“小三阳”需查HBV-DNA,如果HBV-DNA阴性,病毒无明显复制,无传染性或传染性很小。如果HBV-DNA阳性,则病毒仍在复制,有传染性,处理原则同“大三阳”。
二、病毒性肝炎及肝癌的预防
(一)甲、戊型肝炎的传染与预防
1.传染方式
甲、戊型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源为感染排泄物及其污染物。
2.预防
①管理传染源:急性甲肝、戊肝病人,隔离期自发病日起3周。
②保护易感染人群:小儿可注射甲肝疫苗。
③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水、饮食、环境卫生管理。
(二)乙、丁型肝炎的传染与预防
1.传染方式
乙、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HBV、HDV急慢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有:
①血液传播(血制品传播、医源性传播)。
②母婴传播(垂直传播、围产期传播)。
③密切接触传播(生活接触、性接触传播)。
2.预防
①保护易感人群:普及乙肝疫苗注射,10μg×3,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注射。
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防止医源性感染,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三)丙肝的传染与预防
丙肝的传播途径和乙肝大致一样。预防措施与乙肝一样,主要加强对输血和血制品的管理。
(四)原发性肝癌的预防
1.预防乙肝、丙肝的发生,积极治疗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可转变为肝癌。
2.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的监测与治疗
对于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肝胆脾B超及甲胎蛋白(AFP)检查。40岁以下肝功能正常者,每6-12个月检查一次;40岁以上肝功正常者,3-6个月检查一次。
对肝功异常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合理的治疗。
3.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肝癌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正常情况下体内的细胞经常发生突变,可能形成癌细胞,但机体的免疫系统有消除这些细胞的能力,人体不发生癌变。怎样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慢性肝病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
②避免过度疲劳或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③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旺盛的精力,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免疫状态,这是预防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根本措施。
三、母婴传播的阻断
1.母亲是大三阳,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国际单位);1个月后再注射200IU和乙肝疫苗10微克;3个月和6个月再各注射乙肝疫苗10微克1次。对新生儿保护率可达97%。
2.母亲是小三阳,经济条件允许,好也按上述方法,即HBIG+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也可单用乙肝疫苗:针好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10微克,出生1个月和6个月再分别注射乙肝疫苗10微克。对新生儿保护率可达90-93%。
-
没有相关文章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hbgb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