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要会看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病情发展以及耐受性都不相同,必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的方案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尤其是儿童、孕妇、肝硬化、肿瘤患者这四类特殊人群在乙肝治疗中尤其需要注意,否则就要出大乱子。
1、儿童:大多数感染乙肝病毒的儿童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孩子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确实需要抗病毒治疗的话,临床医生更倾向于使用口服核苷类药物。干扰素由于副作用相对较大,使用有难度。《指南》指出:对于12岁以上(体重≥35kg)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其普通IFN-α治疗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与成人相似,剂量为3-6MU/m2,最大剂量不超过10MU/m2。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也可按成人的剂量和疗程用拉米夫定治疗,或阿德福韦酯。
2、育龄期妇女: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若有治疗适应症,未妊娠者可应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且在治疗期间应采取可靠措施避孕。
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妊娠的患者,若应用的是拉米夫定或其它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治疗可继续。
妊娠中出现乙型肝炎发作者,严禁自行选药,应视病情程度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治疗。拉米夫定使用时间最长,无致畸报道。
3、肝硬化患者: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似物都适用。干扰素因其有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可能,使用应十分慎重。如认为有必要,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到预定的治疗剂量。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禁止使用干扰素,只能选用核苷类似物。这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选药时还需考虑安全性、疗效和费用等情况。
4、肿瘤患者:临床发现很多肿瘤患者也是乙肝患者,尤其是肝癌患者乙肝表面抗眼携带率极高。对于进行化疗、放疗或其他相关治疗的患者,都应该进行乙肝五项和HBV-DNA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可进行预防性用药或合并用药,确保能进行正常的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