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肝脏》乙章 再创新业(四)
身为医生,耿兰书对各类农民病人都充满爱心,一视同仁。
邻县的一位老农民因患肝病,终日痛苦不堪,一时不想活了,伸手去摸电灯,想触电而亡。然而他自己的手动弹不得,想抬起头用舌头去舔电门,又够不着……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乡亲们用拖拉机将这老农民送到了肝病研治中心。经检查,耿兰书发现这老农民病情严重,而且病的类型自己还 从来没有碰到过。他犯难了。
谁料老农民的家人“呼拉”一下都在耿兰书的面前跪了下来,一边磕头一边恳求:“大夫,我们一家老小就求求你们了!”
咬咬牙,将老农民收下。旁边有人劝他:“兰书啊,你可千万别一时冲动,弄得自己下不来台……”
耿兰书道:“我不是一时冲动。我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怎能看着乡亲们求医无望?”
的确,他对贫苦农民病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不久,耿兰书听说附近有一老大爷患肝癌,许多大城市的大医院都求治遍了,医生的结论却都是:“没救。先靠输液维持吧。病人想吃什么,就满足他后的要求吧!”
当耿兰书看到老大爷时,他已是浑身软弱无力,只剩下后一口气,连办丧事的寿衣都准备好了。
耿兰书对濒临绝望的患者说:“大爷,别灰心,你吃我的药吧。” 老大爷半信半疑地挣扎着睁开眼睛:“能行?”
耿兰书自信地说:“大爷,请相信我,能让你减轻,延长生命。”
老大爷喃喃自语:“那,就试试吧。”
初,老大爷连药都不能吃,只能靠手攥住药粉,让皮肤吸收一点点。没想到仅仅三个月后,病人就逐渐能吃饭了,腹水也大大减少。,老大爷呕吐停止,禁不住大声打了个喷嚏,使身边的亲属无不感到意外的惊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耿兰书提起的心一直没有往下放。他在老师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改进、发展,并亲自去各地药店找药,或用仅有的几块钱买一点,自己动手熬,连续给病人服用这些自制的汤剂。
此后,老大爷感到疼痛比减轻。半年之后,腹水停止,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亲属带他到大城市的大医院复查,发现肝肿瘤减小了。继续服药一年之后,肝部肿瘤消失了。此时,他看天,感到天是那样明净湛蓝;望地,觉得地是那样生机蓬勃……
当时,老大爷真想像年轻人那样张狂地唱一唱、跳一跳,朝全世界高喊一声:“我的肝癌治好啦!”
耿兰书久久沉浸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憔悴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啊,还有什么礼物能比这真情的表达更珍贵呢?
还有一名老太太,丈夫是一家工厂的厂长。她肝腹水特别严重,下不来床,曾经在石家庄某大医院治疗,几次通知病危,医生劝我出院,她的家人找到耿兰书后,耿兰书用祖传验方让其先泻后补,补泻结合,第三天病情就大为好转。老太太下了床,激动地站到楼梯口大声说:“你们说我快死了?现在耿医生给我治好了!”
从耿兰书治学、从医,人们能再次领悟到了“潜心”二字的分量。
据说,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相继发表后,被各种宴请、采访、签名等包围。这使他极为苦恼。有一次,他把佣人叫来说:“从今天起,我死了,就死在我的房间里,不过别忘了给我送饭。”结果9年后,世界文学史上的皇皇巨著《复活》脱稿,托尔斯泰也同时“复活”。他的一“死”一“活”,形象地告诉人们,要成就一番伟业,必须给自己准备一条“冷板凳”。
音乐大师贝多芬坐“冷板凳”的功夫也不浅,他成名后为了躲避造访者,在维也纳居住期间共搬了79次家,其目的正是为了让自己坐“冷板凳”。
应当承认,过去坐热“冷板凳”不容易,现在就更难。如今,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诱惑也越来越多。能像耿兰书这样潜心治学、从医,必须有一种超常的定力。
其实,许多优秀人物都是在平常环境中“熬”出来的。据耿兰书的许多亲友反映,“他常常到晚总是坐在那个桌子前给患者看病、开药,就是那样的姿势,一坐就是。”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hbgb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