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
乙肝治疗的效果划为‘金银铜牌’三个级别时,乙肝治疗摘“金”是非常难的,大约只有0.1%至1%的患者有可能获得金牌,也就是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因此2005年我国发布的《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型肝炎病毒”,而不是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乙肝患者应树立正确的治疗目标,不切实际、急于求成会影响治疗效果。
目前乙肝尚不能治愈,但由于面临多重压力,渴望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许多患者急于追求“转阴”而不坚持治疗,擅自停药或换药,甚至是轻信广告。调查显示,25%的患者只能承受1年的抗病毒治疗。
轻信虚假广告很可能延误病情,而擅自停换药则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和耐药问题,这是实现乙肝远期治疗目标的主要障碍。乙肝患者应该建立理性的远期治疗目标,立足长远,重视初治。“初治时机对慢性乙肝治疗非常重要。如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好从一开始就选择具有强效抑制病毒且耐药率低的治疗方案。”毕竟多数人无法获得金牌,那我们获得银牌铜牌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目前耐药率低的核苷类药物是恩替卡韦,5年累计耐药率为1.2%,因此欧美和我国的防治指南中都将其推荐为一线药物。另外,这次亚太肝病学年会上公布的一项新临床试验数据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3年至7年后,可持续抑制
乙肝病毒复制,还能显著减轻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和
肝硬化。不过选择抗病毒药物也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如果是育龄青年、近期有怀孕计划的患者不推荐用核苷类药物,因为这类药难以在短期内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