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让生活方式改变
孙述明今年54岁,算起来有六分之一的时间在与肝病搏斗,平均算来,每年都接到一次病危通知。从这么多年来肝病的发展来看,在不同的时期,肝病从不同的角度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仅隔一年,“酒精肝”成了“肝硬化”
1996年初,有一段时间孙述明常常觉得自己有嘴唇发干、饭量增大、尿多症状,便到医院检查。结果查出患上了糖尿病,孙述明向来“身材苗条”,从未想过会得糖尿病,与此同时,验血时发现了“酒精肝”,对于后者,孙述明倒能接受,他好酒是出了名的,吃饭可以没有菜,但餐前必须得来上两口酒。查出酒精肝后,在亲戚朋友劝说下他下定决心戒酒,什么要紧?健康要紧。然而,仅隔一年,已经成功戒酒大半年的孙述明在工作中突然吐血,被送往医院。住院期间查出患上肝硬化。
孙述明的大多数亲友习惯地认为,只有年轻时得过肝炎,到了中年得肝病的几率才会更高。可是孙述明并没有得过肝炎,那么怎么会发展成肝硬化的呢?医生给出解释说,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或数种病因造成肝细胞反复损伤,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使正常的肝小叶结构和血管形态遭到破坏,肝细胞严重损伤而使肝脏形态逐渐发生质地变硬、解毒和代谢功能降低,从而影响到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如果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脾大伴门静脉高压及腹水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发生癌变。
这一番判断,把孙述明和亲友都吓了一跳,不过医生特别强调,肝病患者不必谈“肝病色变”,因为肝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合理用药,肝硬化可以逆转。孙述明心里明白,得了这样的病指望痊愈可能性并不大,只能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少发病并减低发病频率,这样或许还能舒服地过日子。孙述明的心态很好,看到妻子以泪洗面的模样,还倒过来劝说不要难过。他觉得既然已经得了这种病,难过也没有用,倒不如心中充满希望地过好每。
反复发作,“住院”成为生活方式
从1997年开始,孙述明陆续吐了几次血,住院的时间也一次比一次长,从初的小住一个月发展到一住就得两三个月。在这期间,输血、止血针就没有断过,另外还要用价格高昂的白蛋白增强体质。每餐饭前的小酒变成了每餐后的N多药品。本来就不算健壮的孙述明身体每况愈下,不仅脸色越来越黄,身体也在病魔蚕食下日渐消瘦。好在这时,家人都从思想上接受这种病了,说说笑笑倒也让他心情舒畅。不过,也有朋友去看望他时,似乎有点怕,惟恐被传染上,只离得远远地看。其实,这样的“关心”倒不如“不关心”了,病人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
从1997年到1999年,孙述明住过好几家医院,基本上听说哪家能治就去哪家。虽然不能说是病急乱投医,但总是盼着急病有人医。就这么转来转去,在这家医院住上一段日子,好点了就回家住,没过多久又要回到医院。在此期间,医院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好在每次都及时抢救过来。
孙述明一家也不得不习惯这样的生活,但在1999年的后,准备在家过完年再回医院的孙述明突然吐血不止。这一次刚刚送到医院,家人就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了字。从1999年年底一直到今天,孙述明就没有再出过医院,每天除了按时吃药挂水,倒也还能照顾自己,不能出院,是因为随时有可能发生危急情况。
两难命题,“肝”与“糖”成为矛盾
孙述明的肝病难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治疗肝硬化用药过程中需要用糖,可是他本身患有糖尿病又不能用糖,两种病从根上对抗,再加上长期患病住院,不少患上肝硬化的病人又如医生所言慢慢变成肝腹水,现在,孙述明正走着大多数肝硬化患者的路。他的性格本来就有点焦躁,随着病情加重,脾气变得更加易怒,常常不配合治疗。好在大家都能理解他的心情,无论是家人还是医生,除了治疗给予他多的还是关心。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hbgb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