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 > 肝病常识 > 肝病快讯 > 正文

夏天清肝下火的中药

发布时间:2013/5/27 14:51:13 点击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天气逐渐变的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变的旺盛,而肝病患者也容易出现烦躁,因此夏季养生要注重精神的调养,做到心静自然凉的心态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这时也需要在饮食上加以注意,可适当吃些夏天清肝下火的中药,那么夏天清肝下火的中药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两款夏天清肝下火的中药。

  1.慢性肝病多因湿热疫毒内伏营血、侵及肝脾,变生诸证。如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嗜酒肥甘、素体火盛,若火热之邪循经上行,阻碍肺气之肃降,或胃失和降,导致肺胃火盛,甚至灼伤肺胃阴津,临床上突出表现为口干咽痛、口苦、牙龈肿痛、大便干、尿黄等症,故治以清热泻火、滋阴解毒。

  【清火胶囊

  主要成份:黄连、麦冬、黄芩、北沙参、石膏、山药、党参、茯苓、石斛、地黄、玉竹、白芍、栀子、焦三仙、枳壳、川楝子等。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滋阴解毒。用于肺胃火盛、阴津亏损所致的肝著、肝积等病证,症见口干、口苦、口渴、咽痛、牙龈肿痛、大便干、尿黄、舌红苔黄等,慢性肝病等见上述症候者。

  方解:方中以黄连苦寒,清热泻火、解毒燥湿,麦冬甘凉归肺胃二经,养阴生津、润肺清火共为君药;黄芩、石膏以清肺胃之火为主,兼以解毒、燥湿、除烦止渴,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山药则补养脾胃、生津益肺,共为臣药;方中佐以石斛、生地、玉竹、白芍清热生津,栀子泻火解毒,党参、茯苓、焦三仙、枳壳健气健脾、理气和胃,并可防苦寒伤胃,共为佐药;川楝子疏肝行气,气郁解则肝火散而为使。全方合用,共奏清热泻火、滋阴解毒之功。

  2.慢性肝病每因湿热疫毒内侵,肝失疏泄之用,气郁化火,或恣食烟酒辛辣肥甘之物,或为素体肝阳偏旺,而见一派肝胆火旺之症,内灼肝阴,致肝体不足,终至肝火上炎、肝阴不足之证,故治以清肝泻火、疏肝明目、滋阴解毒。

  【清火养阴胶囊】

  主要成份:栀子、麦冬、菊花、黄芩、黄柏、夏枯草、牛膝、牡丹皮、地黄、赭石、金银花、玉竹、砂仁、茯苓、决明子、青蒿、甘草等。

  功能主治:清肝泻火、疏肝明目、滋阴解毒。用于肝火上炎、肝阴不足所致的肝著、肝积等病证,症见头晕耳鸣,眼干涩,目赤面赤、口干苦、大便干、尿黄、急躁易怒、舌红苔黄等,慢性肝病等见上述症候者。

  方解:方中栀子苦寒直折泻火除烦、凉血解毒,兼以清热利湿,麦冬甘凉清火、养阴生津共为君药;黄芩、黄柏、夏枯草苦寒清泄肝胆之火,解毒燥湿,牛膝宣导下行,“气降火亦降”,牡丹皮清热凉血共为臣药;方中佐以金银花、菊花轻清凉散,疏导上焦郁火,清利头目,生地、玉竹甘寒之品生津凉血滋阴,赭石苦寒体重,寒能清热,重可镇降以引火下行,砂仁、茯苓健脾理气和胃,以缓诸药苦寒之性,决明子清肝明目,青蒿苦寒清热,芳香而散,善能清泄肝胆和血分之热,以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全方合用,共奏清肝泻火、疏肝明目、滋阴解毒之功。

专家推荐:
    没有相关文章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hbgbyy)。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