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肝脏》甲章 悬壶济世为苍生(五)
1938年4月25日,正定县西北部与新乐县化皮地区合并建立正(定)新(乐)县(抗日)政府,驻正定县后塔底村,属晋察冀边区第四特别委员会。因此它也可属革命老区。
燕赵大地辉煌的文化造就了历史文化名城正定人才辈出,仅列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河北名人”就有6位,即南越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著名医学家李杲、元代文学家苏天爵、元代戏曲作家和词人白朴、清代书画鉴藏家梁清标。有据可谈的历史名人有148位,正定历史上曾有95位考中进士,著名学者百余人,著作500篇。
名人中百岁非常少,在中国称为完人的非常少,而在正定有两位百岁老人、两个完人。两位百岁老人一个是开发了蛮荒之地、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生产力首先带到了岭南、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南下干部人”的赵佗,一个是先后荣获国际神经网络学会“终身成就奖”、世界茨列休尔德奖金、陈嘉庚“生命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百岁院士张香桐。两个完人一个是赵云,一个是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言的一代名臣范仲淹。
对耿兰书而言,他引以为自豪的是正定孕育了灿烂的中医文化。
古代正定曾经出现过一位金元时期四大医学家补土派的创始人——李杲。
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杲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由于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李杲出身富豪之家,自幼沉稳安静,极少言笑,十分喜爱读书。他20多岁时母亲患病,请了许多医生前来都治疗无效,也就糊里糊涂地病死了。此事对李杲触动很大,从此立志学医。他听说易州的张元素名声很大,便携重金前去拜师。由于李杲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学习得很快,几年以后,就已经堪称当地名医了。
他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时有瘟疫流行,李杲见到许多人患“大头天行”病,头大得像西瓜一般,非常痛苦,便潜心钻研《内经》、《伤寒》等书,终于研究出一张方子,治疗此病非常有效。后来,他将这张方子刻在木碑上,插在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病者抄了回去,几乎没有治不好的。有人还将这张方子刻在石碑上,以便流传更广,当时人们都以为是神仙留下的神方,李杲也就有了“神医”之名。
他精通医术,但却并不行医。每次为人治病,疗效甚佳,常给亲朋看病开方,对于治疗很有心得,尤其对中焦脾土在治疗中的意义有独到见解。李杲的老师——易水学派的张元素就很重视脾胃。他的学说充分地继承了这一点。李杲是富家子弟,平时交往的多是一些上层社会有钱有势的贵人,他们养尊处优,膏粱厚味,易伤脾胃,所患疾病多属此类。另外,当时适值元兵南下,战乱频繁,人民在饥饿、惊慌、忧愁中生活,大多起居饮食没有规律,也很易伤脾胃。鉴于此,李杲认为只读古方是不够的,必须面对新的社会现实,分析病人的特点来研究方药,这些也是他建立脾胃学说的社会条件。
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是:“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这与《内经》中讲到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十分强调胃气的作用。同时,他还将内科疾病系统地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这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内伤疾病,他认为以脾胃内伤较为常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逸过度;三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但他绝对不主张使用温热峻补的药物,而是提倡按四时的规律,对实性的病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还十分强调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可犯虚虚实实的错误,这样就使得他的理论更加完善,并与张子和攻中求补,攻中兼补的方法不谋而合了。
李东垣的独特理论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也体现了他对于《内经》等著作细致研读的成果。其著作《脾胃论》对后世医家关于脾胃病及以脾胃为主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起到了指导作用。
至于中国隋唐时代的百岁老人孙思邈就更是“大医精诚”的光辉典范。从皇帝到百姓,都尊奉孙思邈为“医圣”、“药王”。隋唐两代的皇帝,都多次用重金聘请他担任高官,他都固辞不受。据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考证,孙思邈活了142岁,是全世界长寿的大医。他从20岁行医,一生勤学苦研,著医典药典40余部,被后世誉为“医药百科全书”,一直到142岁临终前还在替百姓治病。他把皇帝的赏赐、社会的捐助都用于百姓,还自费编印散发通俗易懂的医书,免费开办科普讲座,“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他的誓愿,今天读来仍感人至深:“凡大医治病,必须安神定心,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善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善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怆,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巨贼。”从孙思邈掷地有声的自律誓言中,耿兰书看到了这位百岁老人为救死扶伤翻山越岭、日夜奔忙的高大身影。
他认为人生在世,就要自强自立。而这些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就像天空一样,令自己抬头仰望,无限向往。耿兰书心中暗暗立下一个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那样能给苍生医治病患的医者。当然,他也深知,金元时期四大名医各有:李杲补脾胃、刘完素主寒凉、张子和主攻邪、朱丹溪主滋阴……但这些都不是他们学术的整体,自己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兼收并蓄,斟酌后为自己所用。同时,耿兰书也晓得,为了保护自己,外表上有时不得不“韬诲”一些,有意不使自己过于“突出”。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hbgb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