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范围的健康问题。儿童时期感染,易发展成为慢性HBV感染,并在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阻断儿童时期的感染,将显著影响慢性HBV感染的流行及其不良后果的发生。深入了解儿童与成人在HBV感染的流行病学、自然史、临床特征、治疗的适应征、免疫预防等方面的差异,对不断改进儿童慢性HBV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新发感染十分重要。
一、HBV感染在儿童中的流行和发生
HBV的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均存在很大差异。在低发地区儿童HBV感染主要集中于高危人群,如来自流行国家的移民、静脉药瘾者、男性同性恋等。在美国,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美国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
母亲为HBV感染者
生活于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
来自于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的移民
与慢性HBV感染者有家族性接触者
青少年有感染的高危行为者
在亚洲和非洲等高流行地区,儿童HBV高感染率归因于围产期和幼儿时的感染。对这一过程的干预可产生令人瞩目的结果。在台湾,1984年,免疫接种被引进以前,婴儿HBsAg阳性占5%,2岁儿童HBsAg阳性占10%。经普遍的新生儿疫苗接种后,15年后,1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下降到0.7%。在美国也观察到了同样的效果。通过免疫措施和避免危险行为,过去10年间乙型肝炎年感染病例数已从20万例/年 下降到7万9千例/年。从1986年到2000年,1~9岁儿童急性乙型肝炎发病人数下降了80%以上。
二、儿童感染HBV的途径
除通过成人感染的途径外,特殊是儿童可经垂直传播被感染。这种传播更易造成慢性感染,却很少引起急性有症状的肝炎。如果母亲HBsAg和HBeAg均阳性,其新生儿HBV感染率为85%~90%。即使母亲HBeAg阴性,新生儿仍可能被感染。绝大多数感染发生在母亲为慢性感染者的情况下,但如果母亲在怀孕7~9个月或是临产时感染HBV,婴儿也可能会被感染。
尽管已从母乳中分离出了HBsAg,但是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感染率相似。所以,有学者认为,对围产期内有被感染危险的婴儿除了接受免疫接种外,仍建议母乳喂养。
经垂直传播感染HBV的儿童对HBV会产生免疫耐受,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尽管这些儿童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对HBV有反应,但并不清除病毒。在免疫耐受阶段,HBeAg被高浓度表达,由于HBeAg与核心抗原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在胸腺水平同样也会诱导产生对HBcAg的免疫耐受。慢性感染患者体内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在水平很低时就可以检测出,在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时其效力和特异性增强。
即使在出生时未被感染,儿童在以后与被感染的家族成员和其它人员接触时仍可能被感染。这种方式称为水平传播。确切的感染机制尚未明了,但共用卫生用具如牙刷甚至共嚼口香糖都被认为是危险的行为。对青少年来说,性接触和共用注射针具同样是感染的高危因素。
三、儿童感染HBV的临床特征
与成人一样,儿童的急性感染过程也不尽相同。在婴儿,尽管有暴发性乙型肝炎的个案报道,绝大多数是无症状的。在推行普遍的疫苗接种之后,台湾婴幼儿暴发性乙型肝炎的病死率从1975~1984年的5.36/100000下降到1985~1998年的1.71/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