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DNA病毒,是一种复合体。HB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化学消毒剂均耐受。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和HBsAg的抗原性在对外界抵抗力方面一致。二者在37℃活性能维持7天,在-20℃可保存20年,100℃加热10分钟可使HBV失去传染病,但仍可保持表面抗原活性。HBV对0.5%过氧乙酸、5%氯酸钠和3%漂白粉敏感,可用它们来消毒。
2、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有哪些?
HBV具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
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抗-HBs);
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抗-HBc);
e抗原抗体系统(HBeAg,抗-HBe);
详细资料:/Article/know/hbv/200505/20050526160437.htm
首先要指出的是,大三阳和小三阳只是俗称,并非医学术语,也非病名。它是根据乙肝抗原抗体体系的检查结果来划定的: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为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为阳性。
特别提醒: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此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4、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
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传播乙肝。
5、如何避免感染乙肝?
避免乙肝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以后,一般不会再感染乙肝。没有抗体者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6、乙肝发病原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未能充分阐明,一般认为乙肝病毒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而是通过机体的一系列免疫应答造成,通俗地说,就是免疫机制在清除乙肝病毒的同时破坏了肝细胞,从而引起肝脏炎症。
如果机体免疫机制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
如果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乙肝;
如果免疫不应答,不造成肝细胞损伤,多形成携带者。
所以,发生乙型肝炎需要两个条件:1、乙肝病毒复制;2、免疫应答;缺一不可。
只有病毒复制没有免疫应答不会造成肝脏炎症;也就是说,病毒复制不能表示病情轻重,很多医生拿乙肝五项或DNA来议论病情,实在是一种误导,或者别有目的。
7、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没有产生免疫应答,没有出现肝脏炎症的人,不属于疾病状态。
临床判断依据:乙肝五项表面抗原阳性,其他检查如肝功能、肝胆脾B超等一切正常,没有症状体征,时间超过半年以上。
8、乙肝病毒携带者需不需要治疗?
既然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属于疾病状态,自然不必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9、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中国人多数是自小感染乙肝,当时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处于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人会逐渐从免疫耐受期进入免疫清除期,此时机体免疫会清除病毒,同时引起肝脏炎症,所以患者在肝功能正常时也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0、哪些项目需要定期复查?定期是多长?
常规检查有乙肝五项、肝功能、肝胆脾B超,其他有DNA、血常规、AFP等,具体项目听从医生的建议。肝功能长期正常时,可以四到六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异常时遵医嘱。
11、什么是肝掌、蜘蛛痣?/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62
12、什么是PCR?
PCR全称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在短时间内倍增至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