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lamivudine),商品名为贺普丁,化学名称为二脱氧硫代胞苷,属于有抗乙肝病毒(HBV)作用的核苷类似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抑制HBV 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活性;掺入病毒DNA链,终止DNA链的延长和合成,抑制HBV复制。
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约70%),少量经肝脏代谢(<10%)。因此,在血清肌酐清除率降至 <50ml/min时,应调整药物剂量。它的不良反应很轻,发生率低,治疗剂量对人体细胞DNA多聚酶的抑制力很弱,对细胞和线粒体没有毒性;较常见的反应有乏力、疲倦、头痛、上腹部不适或隐痛、肝区及脾区不适、恶心、呕吐等。
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和暂不用治疗的情况同干扰素-α,在此不再赘述。但因为拉米夫定不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因此不但可用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而且可用于防和治器官移植(包括肝移植)术后乙肝的复发。
拉米夫定的用法为每天100mg,口服。关于停药指征,目前尚未有统一明确认识。比较公认的是“国内专家组共识”的建议:治疗至出现HBeAg / HBeAb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6个月,仍保持HBeAg(—)/ HBeAb ( + )、HBV DNA(—)、 ALT正常者,可以停药,停药后仍需定期复查。但前C区变异病毒株感染 [血清HBeAg(—)/ HBeAb ( + )、HBV DNA( + )] 患者的停药指征尚未明确界定。
慢乙肝患者服用拉米夫定2~4周后,血清HBV DNA阴转率可达90%以上;治疗1年时,血清HBV DNA阴转率可达80%、ALT复常率达60%~70%、但HBeAg/ HBeAb血清转换率仅15%~20%。拉米夫定治疗时间越长,HBeAg / HBeAb血清转换率也越高。应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2年、3年、4年和5年时,HBeAg / HBeAb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2%、29%、40%、47%和50%。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另外一个令患者“担心、恐惧”的问题就可能会出现:即乙肝病毒变异、耐药。
就临床资料看,停用拉米夫定后的较高,尤其是用药前病情就已经是重度的慢乙肝患者,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肝脏失代偿表现,这是患者应用拉米夫定的主要顾虑之一。这时的处理原则是:
(1)立即恢复应用拉米夫定,还可加用除了干扰素-α之外的其他抗病毒药物,如单磷酸阿糖腺苷、苦参素、磷甲酸钠等;
(2)积极控制肝脏炎症,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3)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4)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通过以上简单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拉米夫定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比较有效的药物。作为患者,无论是发生停药后复发、还是出现变异耐药,重要的是消除恐惧心理,积极与医生配合进行治疗,千万不要擅自停药、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