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HBV的培养
HBV的组织培养尚未成功。虽然近年来发展了从人胚肝获得的分化脓细胞初代培养、制备半连续人肝细胞系和诊断性肝穿刺培养的成人胚组织的方法,但应用各种肝组织在体外培养HBV仍很困难。尽管用各种细胞和器官分离HBV的大胆尝试,获得一些“肝炎待定”病毒,但难以使其在组织培养中连续传代,因而还没有一个被公认是HBV。近来用提取HBVDNA进行传染及通过细胞融合来拯救病毒的途径分离HBV,仍未得到公认的结果。
HBsAg ,免疫电镜显示大多数为22nm的颗粒,均为圆形,略有亚微结构。其抗原性与免疫性均与血液中的HBsAg相同。未见有Dane颗粒及管形。目前,此细胞系已用于体外研究病毒基因组表达的有用模型。
黑猩猩是HBV的易感动物,狨猴虽可感染但不如前者敏感。国外用黑猩猩研究HBV的发病机理,检测自动免疫、被动免疫的效果以及HBV疫苗的安全性。但黑猩猩的来源短缺,难以广泛应用。
(五)抵抗力
HB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化学消毒剂均耐受。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和HBsAg的抗原性在对外界抵抗力方面一致。二者在37℃活性能维持7天,在-20℃可保存20年,100℃加热10分钟可使HBV失去传染病,但仍可保持表面抗原活性。HBV对0.5%过氧乙酸、5%氯酸钠和3%漂白粉敏感,可用它们来消毒。
二、HB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HBV抗原携带者。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病人血清均有传染性。乙型肺炎的传播非常广泛,据估计HBsAg携带者在世界上约有2亿。由于他们不显临床症状,而HBsAg携带的时间又长(数月至数年),故成为传染源的危害性要比患者更大。
HBV的传染性很强,据报道,接种0.00004ml含病毒的血液足以使人发生感染。输血或注射是重要的传染途径,也可口感染。外科和口腔手术、针剌、使用公用剃刀、牙刷等物品,皮肤微小操作污染含少量病毒的血液,均可成为传染源。通过呼血吸昆虫传染乙型肝炎亦有报道。近来有人报告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sAg携带者唾液标本中检测到HBsAg及Dane颗粒,因此,HBsAg随唾液经口传播的途径应当重视。孕妇在妊娠后期患急性乙型肝炎,其新生儿容易感染此病。由于乙型肝炎容易感染此病。由于乙型肝炎患者和HBsAg携带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均可检出HBsAg ,因此,两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