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肝病医院
  • >>热点栏目:
  • ·乙肝
  • ·肝硬化
  • ·脂肪肝
  • ·肝癌
  • ·转阴病例
  • ·早期肝硬化
  • ·乙肝大三阳
  • ·乙肝小三阳
  •   您现在的位置: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_0311-88786666 >> 肝病常识 >> 乙肝 >> 正文

    HBV——乙肝病毒




        (二)致病机理与免疫性

        HBV的致病机理尚未明了。鉴于乙肝临床类型可表现为多种多样(如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症肝炎及HBsAg无症状携带者),因而认为HBV的致病作用一般病毒不同。可能不是由于病毒在细胞内增殖而直接损害靶细胞,而很可能系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病变和症状。

        1.特异性抗体:受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三种抗体,抗HBs、抗HBc 及抗HBe。抗HBs一般在感染HBV后4周出现,对乙肝有保护作用。据报道,在712名医务人员中,有抗—HBs者发生乙肝的不到1%,而无抗—HBs者有11%发生肝炎。但抗HBs仅能作用于细胞外的HBV,在预防感染上较重要,而在疾病恢复时尚需细胞免疫协同作用。

        抗HBc的出现反映了HBV新近感染及正在体内进行增殖,因此,它可用为HBV在体内复制的一个指标。抗HBc一般在感染后60~150天出现,往往在症状出现前或出现不久后即存在,比抗HBs出现要早31~87天,但不如抗-HBc存在持久。抗-HBc与肝中HBcAg量有关,慢性HBsAg携带者抗HBc滴度较低,慢肝活动期、肝硬化肝癌患者则较高。滴度波动与病情呈平行关系,由于抗HBc在疾病恢复过程中不仅不升高、反而下降,因此,认为抗HBc与抗HBs不同,它与保护无关,而与病毒增殖和肝细胞损害有关。

        抗Hbe能使病毒活力降低,可能有保护作用,但机制不一样。

        2.免疫复合物的损伤作用:在乙型肝炎病人血循环中常可测出HBsAg—抗HBs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可引起Ⅲ型变态反应,其中以关节炎和肾炎为常见。在暴发性肝炎病从血中有时也可同时测HBsAg—抗HBs,这种病人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因此,认为免疫复合物可在肝外引起病人的一系列症状。如大量免疫复合物急性沉着于肝内,致毛细血管栓塞,则可能引起急性肝坏死而导致死亡。

        3.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目前认为HBV是非溶细胞性的,即不会增殖裂解被感染的细胞。因此,机体清除乙肝病毒主要依赖T细胞(Tc, T杀伤细胞)或通过抗体介导的K细胞来杀伤靶细胞,将病毒释放于体液中,以后再经抗体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凡转为慢性肝炎者,一般T细胞数及功能较低下。因此,推测可能乙型肝炎病人T细胞功能强弱与临床过程的轻重和转归有关。Dudleuy认为,当T细胞免疫功能正常,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不多时,乙肝病毒很快被细胞免疫配合体液免疫予以清除,这时,由细胞免疫所造成的急性肝细胞损伤可恢复。如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反应不足以破坏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或亦不能产生有效的抗HBs,或即使产生抗HBs却无法作用于细胞内的病毒,持续在肝细胞内的病毒可引起免疫病理反应而导致慢性持续性肝炎。如机体对病毒缺乏细胞免疫反应,既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亦不导致免疫病理反应,结果出现HBsAg 无症状携带症状。如果T细胞免疫功能过强,病毒感染的细胞又过多,细胞免疫反应可迅速引起大量肝细胞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暴发性肝炎。但上述学说尚未被证实,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多数人认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相互配合发挥免疫作用。因此,抗体介导的K细胞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并认为是杀伤靶细胞的重要免疫机制。除上述T细胞作用低下外,还有人认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发生与T细胞抑制性功能低下,Tc细胞或K细胞的杀伤功能过强有关,从而造成肝细胞持续损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推荐

    热点排行

    • 国家重点肝病医院展播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是国家十五重点肝病专科医院,院长耿兰书是卫生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三套治肝疗法和35种治肝方药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河北中医肝病医院  地址:中国·石家庄市新元高速公路正定出口处
    咨询电话:0311-88786666 备案序号:冀ICP备05003109号
    http://www.gengls.org 制作:信息中心
    手机用户编辑短信“肝病”到916088或50120即时获取我院新肝病信息(每条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