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饮食知识集锦
7、肝病患者如何合理食用大豆及豆制品?
大豆0.5公斤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1公斤多瘦猪肉或1.5公斤鸡蛋或6公斤牛奶,所以大豆被人们称之为“植物肉”、“绿色的牛乳”。大豆还含有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大豆中还富含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并以维生素B1含量较高。
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而且富含谷类中缺乏的赖氨酸。如将大豆与谷类搭配食有,可明显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采用不同的加工和烹调方法,对大豆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有显著的影响。整粒熟大豆的蛋白质消化率仅为65.3%,但加工成豆浆可84.9%;用盐卤制成豆腐,可提高到92%-96%,而且所含铁、钙、镁量增加,对缺钙和贫血的肝病患者就更加合适。
生大豆中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的因子,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使大豆难以分解为人体可吸收利用的各种氨基酸。经过加热煮熟后,这种因子即被破坏,消化率随之提高。所以大豆及其制品须经充分加热煮熟后再食用。
干豆类几乎不含维生素C,但经发芽做成豆芽后,其含量明显提高。特别在冬令蔬菜昂贵的季节里,可用豆芽作为蔬菜补充维生素C。实验证明,黄豆发芽后第6-7天时维生素C含量高。以豆芽而言,绿豆芽内的维生素C含量比黄豆芽高(每百克绿豆芽含维生素C9毫克,而黄豆芽则为6毫克)。
8、肝病患者长期食用味精有害吗?
味精的学名叫谷氨酸钠,是1866年德国郝立生教授用酸分解小麦面筋蛋白质时发现的。直到1956年,日本首先研究成功用微生物发酵淀粉方法制得味精,其原料一直都是粮食。我国于1963年自行研究并掌握了这一技术后,在国内各厂家推广,全部都是因地制宜地将玉米、大米、淀粉或糖蜜作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市售的味精。多年来味精作为一种重要风味促进剂已成为每家每户改善生活和调味的必需品。它对于那些胃纳欠佳的肝病患者,特别是因为味觉减退而影响食欲的老年人来说,不仅是一种鲜味物质,还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物质。
1973年味精已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A(1)类安全型的食品添加剂。
近,医学专家还强调了味精的医疗保健作用,即味精进入胃肠后,很快分解出谷氨酸,参与人的脑内蛋白质和糖代谢,促进脑细胞氧化过程,而脑组织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它氨基酸;当脑内血糖不足时,谷氨酸还能及时替补作为脑细胞的能源;当肝昏迷时,体内血氨增高,谷氨酸能与血氨结合成无毒的谷氨酰胺,使昏迷病人苏醒,并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所以医生常用谷氨酸钠辅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昏迷、精神分裂症及癫痫。
我们认为,每天通过饮食食用一定量味精,不仅有味美的享受之感,还有增强记忆、安定情绪、振奋精神和改善智力的作用。用病患者长期使用味精是无害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hbgb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