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 > 肝病常识 > 肝病快讯 > 正文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04/11/14 14:52:55 点击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Cupta等报道婴儿在出生头1年内,HBV感染的比率与其母亲HBV复制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关系,如母亲仅HBsAg阳性,则婴儿感染率约为17%。如为抗-HBe阳性婴儿感染率约为9%。如为HBeAg阳性,则一年后婴儿约有73%受感染。还有学者用PCR对214例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的母亲血清初乳进行HBV-DNA检测,结果乙肝抗原阳性组母血、初乳中HBV-DNA检出率分别为35.06%,29.22%,其中10例乙肝e抗原阳性者母血及初乳中均检出HBV-DNA。说明母亲HBeAg阳性或HBsAg阳性、抗-HBc阳性进行母乳喂养均易使婴儿受乙肝病毒感染。

    以上均说明HBeAg阳性产妇的乳汁排毒率高,传染性强,不宜哺乳。虽纯母乳喂养是被视为世界性解决儿童健康问题的主要途径,应大力提倡。但已证实通过母乳可传播给婴儿时,对于HBV复制活跃的母亲应及时阻断这种传播途径,应终止母乳喂养。

    Piagga报道,人类肠粘膜中存在HBsAg抑制物,使进入十二指肠的HBsAg失去活性,所以初乳中单纯HBsAg阳性且HBV-DNA阴性者可以哺乳。甚至起到乙肝主动免疫作用。单纯乳汁中抗-HBs阳性者的初乳则可起到被动免疫作用。也有学者认为乙肝产妇母乳喂养可调节婴儿特异性抗-HBs免疫球蛋白IgG的合成,有利于消除婴儿体内HBsAg,经过常规注射乙肝疫苗后随访,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1%及15.38%,可见不同喂养方法对婴儿血清HBsAg阳性率无明显影响。

    有学者为评估HBsAg阳性携带者母亲乳汁之中是否存在传染性,采用ELISA测定血清和乳汁中HBsAg,HBeAg滴度,又用点印杂交(DO+blot)、PCR+SBH技术分别测血清和乳汁中HBV-DNA浓度,结果提示高滴度HBeAg携带者母乳含有HBV-DNA,而低滴度含量很小。证实HBeAg携带者母乳喂养新生儿增加婴儿病毒携带率是有限的,比分娩时经血传染机率低。故上述研究支持HBsAg标志物阳性的产妇可以母乳喂养的观点。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应更加深入进行。

    已有报道在父亲HBV阳性而母亲HBV阴性的引产胎儿发现 HBV感染,也有报道在父亲 HBV阳性而母亲HBV阴性的活产婴儿出生时即检出HBV感染标志。这种遗传传递在 HBV的传播中的地位及遗传传递小儿将来的转归都是未知的问题。如果遗传传递确实存在,无疑为全面控制HBV感染增加了新的困难。

    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策略

    一、主动免疫,适用于所有新生儿。

    二、主被动联合免疫。

    三、产前产后全程干预。

    单纯常规乙肝疫苗注射对母血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新生儿保护率为43%,在加大疫苗剂量后HBsAg感染保护率也只有80%,如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则HBV感染的保护率可升至92%以上。若在婴儿出生1个月后再强化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保护率又可进一步提高到97%。因此,对母血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新生儿,应采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的方案,如免疫成功则又27%的婴儿会出现抗-HBc阳性。对于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常规按0-1-6方案注射HB-Vac20ug,即可获得较好效果。因此,预防HBV在围产期的传播意大。乙肝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如何阻断是关键问题。

    亦有报道新生儿出生时按接种乙肝疫苗HBVac或联合使用HBIG仍有10%~20%的婴儿无应答反应,不能阻止其发慢性HBV携带者,其宫内感染为主要原因之一,故宫内感染的防治亦十分重要。岳亚飞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预防母婴传播进行了研究。对HBsAg阳性孕妇预防组自孕20周起多次注射HBVac和HBIG。结果预防组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与26.1%,10%与34.8%),均为P<0.05,预防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3.3%与8.7%)P<0.05,其结论为孕妇于孕期通过HBIG和HBVac免疫,可有效预防宫内感染,其机理可能为胎儿获得被动免疫,且未发现孕妇及新生儿不良反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hbgbyy)。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官方微信
查看更多>>